返回首页黄页分类新闻中国娱乐•体育闲侃健康  
   关键词: 英文输入
     
其它栏目: 当前位置: 大地360首页 » 中国新闻
广西百色多个村屯,已在洪水中泡了20天
南方都市报

在接连遭受“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三轮台风影响,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之后,广西百色市多个村屯泡在了洪水当中。

这一泡就是二十天,洪水至今尚未完全退去。

如果不是摄影爱好者们闻讯赶来拍摄的航拍视频,外界难以目睹这样的画面:这些日夜被围困在洪水中的村屯一度处于断水、断电、断讯的困境,成为一座座被洪水围困的“孤岛”。大量反涌出地表的地下水,让洪水呈现出罕见的清澈绿色。


10月14日,靖西水灾被泡房屋宛如孤岛。受访者李班航拍视频截图

作为典型喀斯特地区,百色的地下河通道复杂且易堵塞,导致地表汇入的水难以及时排出,最终造成“上层积水”现象。喀斯特地貌下,洪水可能来自数十乃至数百公里外的地下水通道上游,这也增加了水情研判和灾害防控的难度。

被洪水围困近一个月的村屯,不仅要忍受等待洪水退去的煎熬,更要面对洪水退去后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的艰巨任务。此时,村民的房屋与家电已被洪水浸泡近一个月,地里的庄稼也已收成无望。

据悉,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百色市均组派应急管理、水利水文、地质岩溶等方面专家前往德保、靖西等重灾区提供技术指导,结合实际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

被泡半月有余

多个内涝村屯成水上孤岛

“雨停了,水却还在涨。”靖西当地受灾村民对南都N视频记者回忆道。本想等洪水自然退去,但没想到这一困就是半月有余。

这场围困始于9月末,9月25日至10月7日期间,百色市下辖的靖西、德保、田阳、那坡等县(市、区)过程雨量超过40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698.4毫米,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5倍以上,1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

靖西市新甲乡大进村大进屯是成本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受台风“博罗依”影响,大约9月30日大进屯开始出现内涝迹象。随着中秋节期间台风“麦德姆”过境,10月6日大进屯的灾情达到了顶峰。水位最高的时候,地势较低的一排房屋被洪水淹没至二楼,后几排地势稍高的房屋一楼也被完全淹没。

大进屯的农村自建房多为两到三层楼高,其中也有不少是一层半结构(即一层加上半层露台)。随着洪水水位的涨高,大部分年轻人和经济条件稍宽裕的家庭携家带口撤离了受灾房屋。但仍有不少留守村民退守至自家楼上,其中不乏五六十岁甚至更年长的老人,他们或因经济原因,或因不愿离开熟悉的居所,而留在被泡多时的房子里。

广西本地媒体10月17日报道,大进屯共有80户人家,共有74户房屋被淹,积水最深处仍有4米多。

与大进屯被洪水围困遥相呼应,百余公里外的田阳区巴别乡花参村同样泡在洪水中。自9月29日起,花参村便开始出现积水迹象,大江屯是村里受灾最严重也是洪水最后退去的区域之一。国庆期间第二波台风降雨导致水位急剧上涨至三四米以上,几乎淹没了大江屯楼房一层。

大江屯与大进屯有着相似的人口结构。南都N视频记者向田阳当地人了解到,村中青壮年大多长期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五六十岁及以上的老人。灾情严重时,通往大江屯的山间小路狭窄且湿滑,难以行走,主要通往外界的路段则被大水淹没,出行极为艰险。南都记者还注意到,去年2024年9月台风“摩羯”过境期间,地处低洼的大江屯16户人家也因雨水持续上涨致使房屋被淹。

在灾情信息被洪水阻隔的最初阶段,外界关注寥寥,多户被困的村民一度只能在断水、断电、断信号的环境中艰难自救。

民间救援力量也在此时自发行动。日常奔走于两广地区的石万(化名)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情感。10月上旬,他通过当地朋友得知了靖西内涝灾情,便驱车前往多个受灾村屯,自费采购了一批急需物资想办法送进村里。

抵达靖西后,石万发现情况复杂,临近水库的村镇退水比较快。例如新甲乡大甲街的退水情况相对较好,街上民众还自行搭建起临时铁桥保障通行。相反,地下暗河附近的村屯退水缓慢,水位较高,情况棘手。


靖西民众自发搭建的临时铁桥。10月14日受访者李班航拍靖西视频截图

大部分时间,石万和同伴们只能先驱车抵达受灾村落的洪水边界,再依靠竹筏、皮划艇等工具载着物资驶向一片片“孤岛”。他们先后前往了武平镇、果乐乡下属的四五个村屯。

石万同样注意到,留守村屯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屈指可数。10月13日至14日期间,部分村屯尚未安排群众临时安置点,救灾物资也相对紧张。“有些村屯,去年就曾遭受过洪水侵袭,但今年被洪水泡的情况更加严峻。”他补充道。

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村民急需米、油、蔬菜、肉类以及照明工具等基础物资,这几个村屯一直处于断电、断信号的状态。在水灾更严重的地方,一些村干部因断电断信号只得守在淹水的路口负责与外界沟通。碍于消息不畅和交通中断,当时他们没有抵达灾情较为严重的大进屯。

先旱后涝

水稻甘蔗玉米等作物恐秋收无望

10月18日,百色市举行台风后防汛救灾情况通报会。截至当日,百色市累计有365个内涝点,目前已消退243个,现未消退尚有122个,主要集中在靖西市、德保县、田阳区等地。

会上,百色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建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专家组制定的‘一点一策’排涝治涝方案,全力做好各内涝点的排涝治涝工作,尽可能让群众早返家中。”

当晚,靖西市新甲乡大进村工作人员陆丰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目前留守大进屯的村民共有44户78人,独居老人已被安全转移至村外或亲戚家安置。一支由镇、村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在村里值班,以应对突发状况。日常的交通与物资输送则依靠一艘皮划艇和三艘村民自制的小划船来维系。

由于大进屯地处低洼地带,积水无法通过传统的抽排方式快速解决,只能等待其自然消退。陆丰预估,“水位要退到可以恢复一些基本生活生产的位置,恐怕至少还需要一个星期。”

在物资供应方面,他表示,当地政府每周会统一配送米、面、油及各类即食食品等关键物资,每次配送量都能保障村民十天以上的需求。其他生活保障也在逐步恢复:电力由应急发电机提供,保障夜间照明和给手机等设备充电;通信信号已恢复正常;孩子们已于10月16日返回学校上课。

同样是10月16日,2025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的第三赛段在靖西如期开赛,车流如期穿过早已退水的靖西城区主干道,直奔德保县。

百色文旅关于2025环广西世巡赛的社交动态下,有网友留言关心水灾。

10月19日,田阳区巴别乡花参村网格员罗绍高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目前该村的洪水已基本退去,仅大江屯的五六户人家周边尚有少量残余积水,但绝大多数区域的水位已退至一楼以下,人员可以通行,无需再借助皮划艇或竹筏。

罗绍高表示,政府已每日配送方便面、饮用水等应急物资,并通过应急发电机解决了通电问题。但村庄仍面临物资短缺的困境,特别是当地水源受到洪水污染,村民的正常生活用水仍受影响。

根据百色官方发布的消息,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全市紧急安全避险转移1.0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963人,实现了“零因灾死亡、零人员失踪”。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政府部门紧急调拨了4批次共22910件救灾物资,市县两级还自行调配了23382件救灾物资,均已陆续运抵各灾害点。

此外,百色市各级财政统筹调拨了1398万元救灾资金;截至10月17日,百色市共收到社会各界捐助款物约1698万元,所有资源均被要求用于保障救灾工作及群众基本生活。

农业损失是此次洪涝灾害中多个村屯最为沉重的打击之一。此前,百色乃至广西多地已历经数月的罕见旱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中旬,广西气象干旱面积一度高达97.5%,其中特旱面积占68.7%,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不料待到秋收在即,原本待收的水稻、甘蔗、玉米、红薯等作物在积水中长时间浸泡,几乎绝收。

与此同时,水位的猛涨与多日的浸泡,也导致村民饲养在一楼的鸡鸭猪牛等家禽家畜大量溺亡。此外,不少房屋内的家具、电器、粮食等财物被水淹没,损坏严重,造成直接家庭财产损失。

对于这些村庄而言,当洪水最终退去,日常生产生活恢复等更长阶段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水电通信停摆后成孤岛

航拍视频传递灾情引起关注

被泡在洪水的日子里,村子里水电供应中断,没有通信信号,加上留守的多为不擅长使用现代通信设备和社交媒体的老人或小孩,灾情和求助信息难以向外传递。最早将百色村屯内涝的景象推到全国网友面前的,是一批航拍爱好者们上传的视频。

这些航拍视频,从俯瞰的视角记录了洪水肆虐后的景象:田地里的作物和连接外界的道路几乎完全被淹没,难以辨认。被洪水围困的村庄,要么群山环绕,要么地处低洼,只有高大繁茂的树木从水面探出一丛丛树冠。被泡的房屋聚集而建,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孤岛。

在视频中,不少被迫移居到楼上或天台的老人和孩子,或靠在墙边,或背着手望着眼前的这片汪洋。洪水的猛烈冲击导致许多地方的电力变压器受损,出于安全考虑,这些村庄已经多日断水断电,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极其不稳定。再加上留守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大多不熟悉甚至不会使用复杂的网络通讯工具,这些被洪水浸泡的村庄,成了一座座“信息孤岛”。

“平时不管哪里水灾好像都会上热搜,百色这么大的水灾,几乎没看到什么热度。”航拍爱好者李班(化名)对南都记者坦言,“如果不是抖音平台推送了我的航拍视频,可能很多人根本看不到这些情况。”

李班并非靖西本地人,他在南宁工作,是通过同事的朋友圈才了解到百色水灾的严重性,随后决定前往拍摄。10月15日,他在当地拍摄时,有村民告诉他,刚刚领到了20斤大米和一些面条作为应急物资。

一些眼尖的网友在评论区指出,肆虐的洪水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泥沙俱下、污浊不堪的模样,反而十分清澈,泛着透亮的绿色。不少来自广西本地IP地址的网友主动留言解释:这是因为清澈的地下水大量涌出地表,才出现这样“清澈的内涝”。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刘子琦告诉南都记者,喀斯特地区有一种被称为“活塞效应”的现象:当地下水系统被暴雨迅速填充时,库存管道水会被推向下层空间,更多新水填满了原有空间,这种现象并不会直接导致洪水加重。内涝加剧的关键仍在于喀斯特地下通道分布不均、结构复杂,有些地下通道狭窄甚至堵塞,使得地表汇入的水难以及时排出,导致整体排水不畅。

出于对灾情的持续关注,李班等航拍爱好者们仍在不断更新视频,向关心百色水灾的网友们传递着最新的水位变化。从10月19日发布的航拍画面显示,多个受灾村屯的洪水水位已普遍降至约1—2米的水平,部分交通干道重见天日,受淹的农田与田埂也已隐约可见。


(图文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大地360提醒您: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参考, 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由信息作者负责,与大地360网站无关。如涉及违规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大地360首页 » 中国新闻
其它栏目:   
如任何机构或个人认为发布在本网页的信息侵犯其版权或有任何错误,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做出相应处理.
大地360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大地360观点。Dadi360对于任何信息的错误、不完备、迟延或依赖本网站信息所作的决定概不负责。
Dadi360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 dadi360.com